黄金税收新政实施后,黄金消费股重挫、金条涨价,投资格局会怎样变化?|界面新闻

toodd 7小时前 阅读数 7 #财经

界面新闻记者 | 韩理

11月3日,黄金消费股遭遇重挫。截至收盘,潮宏基(002345.SZ)跌停,周大福(01929.HK)、老铺黄金(06181.HK)、周生生(00116.HK)等个股跌幅均超过6%。

黄金消费股的下挫或与周末发酵的黄金税收新政有较大关系。

10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下称“新政策”),公告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同时,税务总局配套制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黄金有关税收征管事项的公告》,就黄金有关税收征管事项进一步予以明确。

在该消息发酵之后,国内最大的黄金珠宝交易集散地深圳水贝,有商家发布了黄金业务临时调整的通告。界面新闻在某商家的通告中看到,该商家自11月3日起暂停黄金定价、结价等相关业务;同时,所有报价将暂时不再参照“融通金”平台价格。

界面新闻了解到,自11月3日起深圳水贝金条的实际价格已经直冲千元/克。不仅仅是深圳水贝,电商平台的金条每克价格已超过千元,部分品牌金条每克价格已经超过1200元。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何对黄金的价格影响如此之大?

北京元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梁文礼对界面新闻表示,核心区别在于新政策将市场主体进行区分,并且实施差别化的税收处理。新政将市场主体区分为“会员单位”与“备案客户”,并进一步对“会员单位”销售的实物黄金向下游流通的实际用途划分为投资性和非投资性用途。

根据相关政策,以前“会员单位”与“备案客户”都能享受13%的增值税抵扣,但是现在“备案客户”只能拿到6%的普票进项抵扣。而“会员单位”则视黄金用途进一步区分:如果是投资性用途(比如用于9999金条),仍然可以从交易所拿到专票,但是再向下游流通只被允许开普票;如果是非投资性用途(比如用于金饰),则只能从交易所得到普票,流通链条最开始进项税额的抵扣规模就要比先前低。

梁文礼认为,对于个人消费者而言,购买金饰时支付的价格为价税合计金额,其中已包含了法律规定的由最终消费者承担的增值税与消费税。由于新政主要规范投资性黄金交易,而金饰消费相关的税收政策保持不变,故理论上不会对消费者的黄金饰品购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在梁文礼看来,此次新政策的推出,通过用途导向的发票与抵扣机制,在有效遏制投机行为的同时,保障了实体经济所需黄金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畅通,既堵住了税收漏洞,维护了黄金交易市场的税收秩序,也体现了税收政策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支持。

她还指出,从税收角度,黄金税收新政通过精准运用税收杠杆,根据黄金交割后的用途实施差异化增值税管理,引导市场投资行为,抑制非理性投资,推动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领域,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永安期货分析师认为,此次新政策的核心是切断“实物流+增值税票据套利”链条,使黄金交易回归真实供需与金融投资属性。

“对于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而言,原本依赖套票套利的现货资金将减少,现货端的非真实交易量下降,而期货和ETF等标准化金融工具的相对优势显现。短期来看,部分灰色资金退出可能令市场情绪阶段性调整,但这类资金本身与套保、资产配置并无强关联,对期货流动性影响有限。中长期,新政策有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机构参与度,促进套保、价差交易和跨市场交易活跃,预计期货和期权市场成交结构将更加健康、专业化,交投活跃度反而有望提升。”上述分析师表示。

那么随着新政策的实施,对投资者投资黄金的行为是否会产生影响?

永安期货分析师认为,可能会出现结构性迁移,而非单纯的大规模“挤兑式”流动。过去部分以票据抵扣、循环囤货为目的的资金将被动退出或迁移至金融渠道,政策驱动下黄金ETF、积存金、期货等标准化产品将更具吸引力,特别是机构资金与理财/银行渠道资金的比重可能提升。资金格局将从“实物囤金+票据套利”为主,逐步转向“金融配置+风险管理”主导,市场金融化程度上升,黄金资产在居民与机构资产配置框架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永赢黄金股ETF基金经理刘庭宇认为,新政策有望利好交易所场内黄金期现货交易和黄金金融产品(如纸黄金、黄金ETF等)的交易量提升,或将抑制实物金条交易和金饰品消费需求。

在他看来,黄金的长期趋势并没有改变,从宏观环境看,美国经济短期内或难摆脱滞胀格局,而历史上黄金在滞胀环境中,相对其他大类资产更易受益。且当前美联储已如期降息,后续随着政策节奏推进,市场对降息的预期还会逐步明晰,这对黄金而言是重要支撑。在经历短期快速调整后,黄金隐含波动率快速下降、正在接近历史平均水平,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toodd123@163,com删除。

热门
标签列表